檢查:調監控,查維保過程!
近年來,異響、困人、報警器失靈、超期未檢驗等電梯安全問題日益受到廣大市民關注。而電梯的維保質量直接關系安全運行水平。一直以來由于電梯維保專業性較強,往往存在檢查難、取證難、處罰難等問題。在此次電梯維保執法檢查行動中,執法人員以“攻山頭”為目標,堅決啃下維保執法的“硬骨頭”。在案件分析會上,執法人員以此次查辦案件為例,總結出維保執法四條經驗:
重細節,查驗人員資質。
作為特種設備,電梯維保作業必須保證兩名持證人員共同上崗。此次案例中,涉案公司在維保記錄上簽字的兩人為持證人員,但細心的執法人員通過比對操作證件與視頻影像發現,實際維保的兩名人員與簽字人員不符。
調監控,還原維保過程。
對照維保記錄,執法人員調取涉案公司半月維保登記當天24小時監控視頻,未發現維保人員作業視頻記錄。同時對電梯管理單位和維保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確認半月維保超期、半月維保記錄造假兩項違規行為。
查規范,比對作業項目。
在后續調查中,面對涉案公司負責人“超期時間不長”“維保質量沒問題”“行業潛規則”等種種理由,及消極配合的態度,執法人員秉持負責任和辦鐵案的原則,調取其超期后的維保監控視頻,對照國家總局頒布的《電梯維護保養規則》,又發現其半月維保項目不全的問題,最終該公司負責人辯無可辯,轉變態度,配合調查。
嚴處罰,倒逼責任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8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電梯維護保養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電梯的維護保養單位未按照本法規定以及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電梯維護保養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執法人員依法對涉案維保單位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并責令停止未按照安全技術規范要求進行電梯維護保養違法行為。
處罰不是目的,規范才是根本。
在嶗山市場人眼中,沒有攻克不了的法外“堡壘”。在下一步的電梯維保執法檢查中,市場監管局將繼續以嚴格的監管倒逼電梯維保單位認真執行安全技術規范,保障電梯安全運行。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